Skip to main content

青龙峰

· 11 min read

该线单人总共尝试了3次,在第3次才成功登顶。

第一次

第一次是在2024五一节的时候,原计划重装花4-5天在山里慢慢探路,也带了足够的装备和食物。出发前也看了当地的天气,几天都有雨,但由于日常都有规律锻炼,所以对自己体能有些自信,并没有太注意天气的影响。其实雨天进山特别危险,除了山路湿滑容易发生意外之外,山里的风寒水寒效应更容易导致失温,并且山里的天气多变是很难预料的,容易出现平时遇不到的极端天气。

这次进山其实走了没多远就折返了,大概距离起点才7、8公里左右,一个原因是对路线不熟悉,前面在林子里乱窜消耗了不少精力;另一个主要原因还是天气,出发没多久就开始下雨,山里没多久就起大雾,浓重的雾气把整个树林和山路都给覆盖了。在竹林中穿行,即便穿了雨衣,慢慢地身体也全部湿透。

走到一块岩窝处休息,此时自己已经有轻微失温症状,原本计划在此处岩窝过一夜,等待身体和天气好转了,等待明天看天气再决定继续向前还是下撤。但此处岩窝无法撑起帐篷,裹上睡袋盖上外帐,岩缝不断渗水下来,不一会外帐上全是积水。

感觉此处位于风口,即便生了火,换上了干燥的衣服,甚至裹上了睡袋,从12点左右到下午3、4点,休息了3、4个小时仍然不见好转。此时,我看到了诡异的一幕,肉眼可见的、细小的水珠随着雾气悬浮在空气中。我感觉这里的天气可能会变得更加恶劣,可能晚上或半夜会有一场极端的天气到来。随后立即收拾东西,开始下撤。

alt text

alt text

半夜的时候雨越下越大,由于对线路不熟悉,在林子里迷路打转,独自冒着雨半夜在山里穿行还是有点可怕。但好在最终也是走了出来,下到山底停车的地方,大概是晚上9、10点的时候。

第二次

有的时候,我会想起自己还要独自去面对那座山还有未来更大的挑战,心里还是有点害怕,甚至半夜睡觉的时候,会想着睡不着觉。但我又告诉自己,怎么能这么懦弱,想想自己当时是为了什么开始每天规律地锻炼?

总结了前面的教训,这次提前看了天气,等待了一个晴朗的日子,在2024-05-12这天凌晨0点的时候再次独自出发,早点出发以便白天自己有充足的时间冲顶。

alt text

穿过前面的岩窝、大石头及箭竹林后,在日出的时候进入到了杜鹃林。这片杜鹃林很容易迷路,由于目前这条线走得人不多,因此路迹很不明显,因此自己在杜鹃林里也是迷路了很久,主要是浪费了不少体能,造成自己在后续路段感觉很累。

alt text

alt text

出了杜鹃林后,达到马鬃岭,开始走山脊线,大概会翻越十几个山头到达青龙峰山脚下。接近青龙峰的时候,第一感觉还是挺震撼的,高度落差很大,山顶上光秃秃的岩石与当前葱郁的植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这张图片可能看不出来那种感觉。所谓"望山跑死马",图片看起来不远,甚至近在眼前,但是自己的渺小就如那石缝里的石子。

alt text

沿着山脊线大概走了2-3个小时,到达青龙峰山脚下。发现有一点水源,正好可以补了一点水。

alt text

但是四处查看,并没有找到上山的路。

alt text

大概12点左右就已经到了青龙峰山脚下,找路找了1个多小时,大概13:35左右仍然没找到路线上山。此时山上起大雾了,考虑到起雾后杜鹃林更容易迷路,如果晚上走杜鹃林视线不好更危险,安全考虑于是决定下撤。

alt text

alt text

下撤过程中在杜鹃林又迷路了很久,上下找路进一步浪费了不少体力,感觉体力严重透支。

好在最终还是走出了杜鹃林。一路上特别疲惫,甚至都出现了幻觉。可能由于一个人太孤单了,我看到的幻觉都是各种人脸,甚至感觉路上应该有其他人。其实一整天山里就我一个人。

下到山底停车的地方,大概22点左右。路上开车特别困,接连在路边停车休息了几次才开回到家。

第三次

回来后找曾登顶的人请教了路线,发现青龙峰下正确的登山路线是从接水处攀爬上去,可能需要绳子保证安全。于是回来后购买了10mm的静力绳,并学习了结绳方式,反复练习了可回收绳结。

选定了2024-07-06,这天的天气晴朗适合登顶。这天是周六,头一天周五下完班,回家收拾好东西就出发,到出发点的时候接近12点。由于前两次的经历,这次速度稍微快了一些,并且进入夏天后,植被长了出来,反而更能看清之前的路迹。在路上捡到一个钱包,里面有一部相机和其他一些东西;还看到路上有一块防潮垫,猜测今天可能有其他的人也在这条线上。由于这条线时间紧,我在路上没怎么拍照。

alt text

整个路线中几乎没有迷路,很顺利达到了马鬃岭。在马鬃岭碰到了一队驴友,并把钱包还给了失主。他递给我一瓶水,我婉拒了,想着前面青龙峰下应该有水源。

这天有很棒的星空和云海,我在前进过程中,那队驴友中的一位美女给我拍了一张照片。

alt text

顺利到达青龙峰山脚下,在这里碰到两位冲顶的驴友,认识到叫阿飞和宿梦,同样找不到上山的路,他们打算折返。我说我知道路,于是他们跟着我一起冲顶。

到接水处后,发现今天没有水,整理了下物资,发现只有半瓶水,有点感慨。由于想着前面应该不远了,毕竟已经来过两次了,山顶就在眼前,于是头铁带着半瓶水冲顶。路上只敢用鼻呼气,避免过多的水分流失,这样身体可以坚持得更久一些。

alt text

冲顶的过程比较刺激,全程拍摄了vlog,反而没留下照片。下午大概1点过开始起大雾,山脊上的风特别大。

大概2点半左右登顶。登顶后找同登顶的阿飞帮忙拍了张照片,随后下撤。

alt text

下撤过程中雾气很大。

alt text

此时水已经喝完,没有水补充,此时下撤过程中心率飙升,不得不降低下撤速度,并时不时停下来休息。

alt text

由于缺水,在路上到处找看有没有之前登顶过的驴友留下的垃圾和瓶子,以及塑料袋上可能留下的积水。

回来后,晚上睡觉时不再焦虑独自在山里冒雨走夜路的事情。